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王世国发布时间:2021-08-16 17:02:00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欧阳中石

王世国/文

前些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书写的文明宣传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中石”之名家喻户晓。欧阳中石是一位杰出的书法教育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民众学习书法的热情高涨之时,他就参与创办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主编书法教材,使全国许多书法爱好者能够系统学习书法艺术。1987年,我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广州分校教授书法,那时就知欧阳中石的大名,用的就是他主编的教材。2006年,他获得了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他还荣获中国文联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成就奖”,是11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书法工作者。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欧阳中石书法斗方

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和书法成就的中石先生,其书法艺术水平到底怎样?其实,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书法界,都存在着很大争议;特别是他书写的那些街头文明标语,就像是一把双 刃剑,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他的声名,另一方面因为写得太多太滥,完全应酬笔墨,难有佳作,看上去就像是某个特殊年代的街头标语,其书法艺术水平落入俗套。

不过,既然他是书法“终身成就奖”的获奖者,我们还是通过对一幅具体作品的分析,来看看他的艺术特色,以及他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欧阳中石行书《七言诗句》

“草木得天滋雨露,江山如画焕文章。”这幅行书《七言诗句》(见上图)大概是中石先生随手写下的许多行书作品中的一幅。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质朴平实、墨丰笔润的审美特征,这就是欧阳中石书法的典型风格。而这种风格天生就缺乏高雅的贵族气质,很容易成为俗书。

夸张变形,平中见奇。一个人早年的学书经历必将对他一生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与许多书法爱好者一样,欧阳中石早年学书也是从临习唐代楷书开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他学习楷书,并没有选择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甚至也没有选择颜真卿、柳公权,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知是初唐何人书写、名不见经传的《大唐皇帝等慈寺碑》。可以说此碑是众多唐代楷书碑帖的一个另类。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唐 《大唐皇帝等慈寺碑》

《大唐皇帝等慈寺碑》结体宽博,遒劲内敛。而且,因为是颜师古撰文的初唐时期的碑刻,带有明显的北魏书法用笔的特点,纵横开张,笔力雄强,挺拔劲健。仅此一点,便是“二王”一路的虞、褚等人的唐楷所难比拟。此外,它虽然结体平正,但是却富于变化,线条灵动,大有翩翩欲飞之势;用笔细致精微,气格疏放,一派天真自然。总之,它既有唐楷的法度,又兼魏碑书风,是唐碑中难得的上乘佳品。欧阳中石早年临习此碑,这奠定了他一生的书法基础。我们看到,中石书法结体宽博,用笔平实,没有文人雅士的贵族气派,而是呈现出与大众文化接近的平民书风。这一切全都是从此变化而来。

由此可见,一个人早期学习书法时,取法和师承极为关键。欧阳中石初学书法,不走常人道路,选择并不被人们熟悉的碑帖作为师法范本,由此奠定自己书法独特风格的基础,可谓另辟蹊径,足可借鉴。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欧阳中石行书《七言诗句》

一般说,行书作品的局限就在于章法布局上难有变化,拘谨规整,只能是“整齐一致”。中石先生的这幅《七言诗句》也是前四行每行三个字,最后一行两个字,再加落款,看上去十分平常。但是,他对一些字的偏旁、点画做了特殊的夸张处理,使本来写得平常的字变得奇特起来,甚至这些特殊的笔法成了代表他书法风格的符号。例如,“草”字结体看似平淡无奇,甚至有点平俗。但是,它部首夸张,过分放大的草字头与最后一笔短细的一竖形成鲜明对比;而那粗重的一横则形成有力的托举和平衡作用。“天”“文”二字的长撇短捺,特别是那一撇收笔时的重顿回锋,更加赫然醒目;而且撇曲捺伸,撇长捺短,对比明显。“滋”“江”二字“氵”写成粗重的短点长竖;“山”字的曲折收笔、“画”“章”二字的夸张长横。落款时轻灵的“中”与重大夸张的“石”字对比更加强烈。这些特点都是典型的“中石家法”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顺锋平移,不见锋芒。中石先生习书走的是一条将唐法、魏碑和晋韵融合的道路,其楷书《朱子治家格言》就是他这种探寻的成功之作。晚年他名声大振,他的书法笔法反而不再讲究。例如,这幅作品在笔法上除了“木”“天”“文”三字的撇捺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外,其它几乎全都是顺锋平移。“如”字的写法非同一般,有奇姿,可是因为全无提按,只是平移画字,笔法十分单调;甚至如“滋”“江”二字“氵”笔法也缺乏变化,流于滑俗了。正因为如此,在笔法上他也就遭人诟病,说他就是侧锋抹字。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赵之谦行书条屏

中石先生推崇魏碑。不过,他临习魏碑,特别是师法清代的赵之谦,却并没有以笔师刀,刻摹方刚的锋芒和突出的尖角,而是取法碑派书法的古拙质朴的逸趣,追求婉柔秀美。特别是他的行书作品几乎全都是收敛锋芒。例如,下面这幅作品中除了“天”“露”“文”三字中少有点出锋的笔画以外,其他全不见笔锋。这虽然构成了他的书艺特色,但是也成为弊病。殊不知,书法用笔无论是中锋还是侧锋,均以笔锋来展现书家的性情和心意,得锋则得意,见锋可见心。若是全无锋芒,都是顺锋平移,岂不是与美术字无异,书家性情如何表现?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行草相间,墨丰笔润。行书与草书不仅字形各异而且书写的速度不同。为了改变章法上过分规整的弊端,这幅作品书写上采用行草相间的写法,如上面这幅作品中的“得”“山”“如”“焕”“章”“中”均为草书。这不仅带来字形和线条上的变化对比,而且还调节着作品的节奏。此外,作品用墨丰润,加之结字宽博,充分体现了“重、拙、大”的碑派书法特色。不过,用浓墨虽然可以增添字的神采,但前提是须有健笔相配合,方才不至于多肉而少风骨;况且整幅作品一黑到底,缺乏墨色上的变化,也未免沉闷单调。其实,书法用墨苍润兼施方为上策。

欧阳中石的书法到底是俗,还是不俗?

欧阳中石行书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将字写得字势敧侧右倾,这本来可以增加字的丰姿和动感,能够补救章法布局上的呆板。可是,中石先生写得每一个字都是右倾,结果物极必反,变成雷同单调,甚至成为一种不良习气了。这大概是他的书法被一些人看作是俗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