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珺才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王世国发布时间:2021-07-07 18:08:27

 

今年初,江苏女书法家孙晓云被推选为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成为当代书坛首位女掌门人,一时传为佳话。这时,人们早已忘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书坛上曾有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书法家,孙晓云比起她来,还是差了一点。她才是女中豪杰,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她就是获得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的周慧珺。

1974年,36岁的周慧珺应上海书画出版社之约,出版了《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发行百万册,全国轰动,一举成名。大约也就是在那时,我在当时还是青年书法家的五叔王家琰家中,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

如今,在改革开放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下,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要求也变得丰富多样,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也已经十分深入,早已不是那个靠视觉冲击力就能够满足饥渴的特殊年代。但是,看着2002年周慧珺63岁时书写的这幅《朱熹观书有感》,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雄强大气和恣肆怒张,你很难想象它是出自一位柔弱的女书法家之手。

书法是中国人文化符号之一,从古至今当然不乏女性书家,更何况“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就是女书法家卫夫人。只是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汉的蔡琰、东晋的卫夫人,还是元代的管夫人,或者是当代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以及胡秋萍、韦斯琴等,她们的书法毫不避讳表现出女性特征,表现出秀美姿媚、细腻婉约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趣味。书法艺术原本就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当然,也有试图不让须眉者,如当代女书法家萧娴‬,因其父为孙中山之子孙科的秘书,凭借民国元老于右任等人推举和拜康有为为师,一举成名,一生致力于“康体”碑书,专写擘窠大字。但是,她一味鼓努为力,却笔姿呆板,线条粗劣,反倒是有点弄巧成拙了。

而周慧珺则是帖形而碑质,笔力扛鼎,既显雄强,又能写得八面生姿。当年,以沈尹默、白蕉、谢稚柳、潘伯鹰、邓散木等为代表的海派书法,婉约典雅有余而雄强大气不足,而今周慧珺一出,笔力一新,又加之她的女书法家的特殊身份,因此在海派书法前贤先后老去之后,她就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所以,后来她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周慧珺才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

2010年,周慧珺《李煜词》

下面,着重从她58岁时书写的王冕《白梅》诗句斗方(如下图),细致分析一下她的书法艺术特色: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作品开头便是一个浓重的“忽”字,第一笔原本是右倾的一撇,可她却写成左倾的一竖,接着是浑圆的使转;最后三笔短促而又凝炼。这样,字的左下方密不透风的墨色与右上方的留白,形成鲜明对比。整个字可谓先声夺人。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一个“忽”字已为全篇定下了方圆并举、雄强夸张、对比变化的美感基调。

周慧珺才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

周慧珺《王冕白梅诗句》斗方:“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由于字形和章法上的局限,行书和行草书往往病在千篇一律,如排算子。为了打破这一“魔咒”,周慧珺通过结字造型、用笔用墨上的夸张对比,来求得字形和章法上的变化。她常常在夸张大字或者浓墨重彩之后,忽然写上一个或者几个迷你紧敛、轻灵飘逸的小字。例如:第一行,在浓墨圆润的“忽”字之后,接着写出一个轻盈跳荡的“然”字;纵长夸张而又一波三折的 “一” 字之后,再写一个凝炼的“夜”字。第二行,“香发”“乾”字之间的“散作”两字、第三行“坤”字与“春”之间的“万里”两字,都写得小巧灵动。就这样从大到小或由小变大,构成了作品循环往复的节奏。

周慧珺才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

 

不仅将笔墨的重与轻、字形的大与小、笔画的长与短,这种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运用在上下字之间,而且同一个字的偏旁或部首之间,也采用这种手法,来突出结字造型上的变化或者说是变形。例如,第一行的“忽”字、第三行的“春”字的部首都是上大下小;而第一行“清”字和第三行的“坤”,偏旁是左小右大;第二行的“乾”字的偏旁不仅是左大右小,而且写得特别开张。结字造型上的夸张对比,是周慧珺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它的确出人意外,吸引眼球,使得书法艺术与一般的日常书写拉开了距离,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

周慧珺才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

米芾《淡墨秋山帖》

周慧珺深受宋代书法家米芾(如上图《淡墨秋山帖》)的影响,侧锋刷字,腾挪跳掷,痛快淋漓。只是她没有米芾笔法的精细多变和明显的提按转折,而代之以简单的拖曳和精熟的使转。结果,作品乍看起来用笔爽利,跳跃飞动;上下承转、牵丝映带也非常精熟;但若细加玩味,却发现点画线条单调、粗砺,笔法的形式意味显得不足。作品虽然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霸悍的气势,但总觉得内在蕴含不够丰富,就好像是当年子路初见孔子时的样子。

周慧珺是继沈尹默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海派书法家,过早成名给她带来的并不是书艺不断创新和提高,反而是在应接不暇的应酬中,不断地重复自我。她好像是被困在早已形成并助她成功的个性风格里,难以突破,也很难改变。问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书法审美思潮和审美趣味有了很大改变,全国各路书法豪杰之士也迅速崛起。周慧珺固守的风格已明显落伍,不再引人注目。由此看来,尽管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位书法家成熟的标志,但是过早地成熟却并非好事。高明的书法家总是能够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甚至不惜“衰年变法”,做到光景常新。这才是书法大家的成功之道。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周慧珺才是当代书坛的巾帼英雄

周慧珺书法展

周慧珺自己也曾为此苦恼,并努力去尝试改变。可惜她不是从“既能险绝”之后“复归平正”,而是依然“险绝”,甚至一度步入了宋代黄庭坚书法的“长枪大戟”之中,结果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所以,一位书法家知道自己需要改变并不难,难就难在知道自己应当如何改变。许多书法家终因自己学养不足,而不能悟道,结果误入岐途,没有变好,而是变坏了。不过,我们还是期待周慧珺迈向平淡天真的魏晋风韵,“人书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