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杨 阳发布时间:2021-02-27 11:26:07

 

杨阳/文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并从中获得创作经验?

如何解决书法学习和创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如何看待当今书坛云谲波诡的现象?

如何理解书法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特性与当代艺术发展审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诸如此类的问题,王世国新著《当代书法评鉴》中都有具体诠释。 与作者之前所著《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书法非常道》《中国书法家》等不同,这次是聚焦当代书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王世国著《当代书法评鉴》,“当当网”和各新华书店有售

评鉴众多书家书作,很容易陷入雷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作者在具体分析书家作品的基础上,纵横延伸,从多个角度展开评论:有时是站在美学的高度,如评尉天池的《行书五言联》:不优美但以气势取胜,属于那种带有崇高感的壮美;进而细究,指出其分别源自颜真卿的博大、米芾的跳荡、徐渭的疏放。有时是联系创作历程,探索书家风格的成因和变化。比如,指出王家琰对自已书风的突破创新,是受蔡邕"惟笔软而奇怪生焉"的启发而独辟蹊径:"用长毫羊毫在生宣纸上写出仿佛如碑派书法的厚重与古拙,但是却又不失帖派书法的灵动与潇洒,所以是既"媚"也"遒","虬曲拗折,顿挫生姿"。有时又从学书渊源探索,如"书从印出"的石开,以秦代诏版、秦汉瓦和刑徒砖铭为取法资源。可谓是知人论书,有根有据。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秦《二十六铜诏版》

值得称赞的是,对诸多书家作品,作者皆能做到优处赞之,劣处批之,务求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在当下的人情社会是不容易的。

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书法是心灵的外化,才学的积淀,性情的表露。所谓"一花一世界",一点一画都能它反映出书家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所以,王世国在评鉴时,知人论书,且图片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尤其是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提示书家独特的"这一个"。具体来看: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石开篆书七言联

第一,古今书家比较。不言而喻,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所有书法家都会从前人创作中汲取营养,评论家需要见多识广,在比较中看出其取舍和异同。如周慧珺的书法,作者说她"深受宋代米芾的影响,侧锋刷字,腾挪跳掷,痛快淋漓。只是她没有米芾笔法的精细多变和明显的提按转折,而代之以简单的拖曳和精熟的使转"。书中还附有米芾墨迹,便于读者对照理解。书中评论的书法家,大多都附录一幅与之有相关渊源的古代书法作品,古今比较,一目了然。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周慧珺《王冕诗句》

第二,创作心理比较。例如,王镛与刘洪彪同是当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作者在比较后指出,王镛"用笨拙对抗周正、用率意对抗精致、用错杂对抗整齐","刻意营造出一种朴拙荒率的趣味,彻底颠覆了传统经典草书潇洒流畅的美好形象"。而刘洪彪则"字古式新",重在章法布局和形式构成以及对比冲突的张力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希望凭借现代美学思想和新的审美理念"使书法面目一新。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王镛《韦应物诗一首》

第三,书家自身的前后比较。书法家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天才早熟,有的大器晚成,有的"衰年变法"。优秀书法家总是不断地突破自我,创新求变,个人风格自然会有前后不同。不过,并非都能直至"人书俱老"的佳境。作者在评论书家时,十分关注其动态变化的成长过程,在前后比较研究中审视其书风的变化,比较优劣得失。例如,同时早年成名的周慧珺、王家琰,到了晚年仍然都在苦心求变。作者在比较后指出,周慧珺是"依然'险绝',步入了宋代黄庭坚的'长枪大戟'。"而王家琰则是实现了"从妍美到遒媚的转变"。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

王家琰行草《陈毅·青松诗》

在书中我们还看到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书法与绘画、书法与篆刻、书体之间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分析,视野开阔,大大增强了读者的书法认知能力,尤其是对于正本清源、提高人们辨别经典书法、江湖书法、写字杂耍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原载2021年2月23日《信息时报》)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评王世国先生《当代书法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