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拜相封侯,日理万机,为何书法还能楷则天下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王世国发布时间:2020-08-06 16:44:48

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钟繇是曹魏的重臣,拜相封侯,位列三公。曹操甚至称他为“吾之萧何”。可是,就是这位日理万机的重要人物,却还能成为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一代书法大师,他创制的楷书更是成为天下的楷模。钟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钟繇从小就喜爱书法,刻苦学习,简直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少年时代,他曾和刘胜一起进入抱犊山中,专心学习书法,三年才出山。当与人同坐时,他常在地面上写写画画,数步之内都写满了字;睡觉前躺在床上,他就用手指在被面上练字,结果长此以往,把被面都磨穿了;甚至上厕所时,他也不忘练习书法,以至于忘记了出来。他去世前曾把自己这些学习书法经历告诉了儿子钟会。

《贺捷表》又名《戎路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

在那种动荡不安、烽火连绵的社会条件下,在日理万机、南征北战的军旅、政治生涯中,钟繇就是靠这种精神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汉魏之际,以书法著名的人很多,然而有书迹传世、对后代影响深远者,唯独钟繇一人。

篆书、隶书是汉魏之际的正规、传统的书体,钟繇可以说是这种传统书艺的继承者。他认真地临习过东汉时擅长篆、隶的曹喜、蔡邕等人的书法,取各家之长,为己所用。据说,他曾在当时的书法家韦诞那里,见到蔡邕谈论笔法的著作,他苦苦请求,韦诞也不愿意给他看。回家后他懊恼得捶胸呕血,曹操用五灵丹才把他救活。韦诞死后,钟繇令人盗发其坟墓,终于得到了蔡邕的笔法论著。钟繇传统书艺的功夫十分精湛,传说隶书《上尊号奏》就是他书写的。正像唐代张怀所论:“太傅虽习曹、蔡隶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妙。”

钟繇不仅是传统书艺的优秀继承者,而且是新书体的积极追求者。东汉时期,新兴的行书尚未流行,而钟繇却是长于行书的刘德升的入门弟子。他与胡昭同出于刘德升的门下,然而胡昭用笔肥重,钟繇用笔瘦硬,因而胡昭行书的名气远不及钟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钟繇是书法艺术的勇敢的革新创造者,是楷书艺术的奠基人,是书法史上最早的一位有史籍记载和书迹传世的楷书书家。

从根本上说,文字书体只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日趋繁复,必然要求作为这种信息载体的文字书体要简便易写。由先秦大篆到汉隶的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变化,正是这一要求的必然结果。

不过,就是在东汉晚期,作为当时通行书体的隶书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而文字书体的发展也没有停止,一种更为简单,线条更加纯净的书体——楷书,正在孕育之中。从出土的东汉永和二年(137年)的木简来看,一种去掉隶书的波挑,写得更加轻便的字体已经开始在民间流行。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钟繇从东汉以来的民间书法中,集中起那些冲破隶书规矩,方正平直、简省易写的成分,以横、捺的新笔画,代替了隶书的藏锋、翻笔的蚕头磔尾,并且参入篆书、草书的圆转笔画,从而创制了一种堪称后世准则的楷书。钟繇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将楷书体推广开来。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将这种新书体运用到他的政治活动中,写下了一些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名作。

从上述可见,钟繇在楷书的完善、定型和推广上,确实具有重要作用。在1700多年后的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一种最规范、最通用的书体,而且还将继续下去。这种有着长久艺术生命的书体中,不是至今还活跃着当年钟繇所注入的基因吗?这正是他对中国书法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