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我的书法启蒙老师王家琰(一)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王世国发布时间:2019-09-19 20:48:34

 王家琰先生为寿县安丰塘纪念碑亭题匾:天下第一塘

     吾家世居安徽寿县南方著名的安丰塘下。祖父王化南,大名王庆棠,是辛亥革命元老。辛亥革命时,他投身于革命党人张汇韬、柏文蔚领导的淮上军,参加了安徽最早爆发的寿州光复起义。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任命柏文蔚为安徽督军,执掌安徽军政。这时,祖父便在柏文蔚麾下任职。后来,袁世凯叛变革命,柏文蔚即被免职,祖父亦返回家乡,成为当地著名的乡绅。因此,老一辈寿县人都知道一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寿县南方三面官,敬芝化南徐世安。” 其中“化南”者即吾家祖父。祖父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王家琰是老四庆铭之子,故祖父是王家琰的二伯父;而王家琰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五,故我辈都称他为五叔。
                   
      第一次见到五叔是在1973年,我在读初二时陪护患病的母亲到省城的医院治病。那时,他还在合肥手表厂工作,住在合肥旧街中一座狭小的阁楼上。他见到我母子二人前来,非常高兴,热情款待,竟丝毫没有省城人的傲慢。阁楼虽小,但布置得整洁而又雅致,特别是墙上挂着上海名家任政写的行书横幅,以及五叔自己书写的条幅,遒媚秀润,甚是可人。这时的五叔年方三十,他的书法与他的长相一样俊秀雅致,有书卷气。当时,举国书法凋蔽不堪,而我在那里见到如此墨宝,着实震撼心灵,令我肃然起敬。五叔知道我也喜欢书法,并且拓得寿县三中“循理书院”碑廊里的碑帖后,高兴地说道:“碑廊里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梁巘等人的书法碑刻很好,我都临过,你要好好临习。”无疑,他的话指明了我今后书法学习之路,临习经典使我终身受益。

2017年5月叔侄二人合影,右为王家琰,左为王世国

     再见五叔时已是1976年,我已从下放知青被招工到寿县土产公司工作;他也从那小阁楼上迁入了新居。而所谓的新居也不过是合肥市里的两小间旧平房,陈设简朴,但满屋书香。见我来到,他很高兴,拿出一本我从未见过的印刷十分精美的画册来,我接过来一看,上面赫然印着一行字:《现代中国书道展》。他兴奋地说:“这是日本出的书法作品集。解放以后,我们国家第一次由文化部和对外文委在日本举办‘现代中国书道展’,仅展出80件当代中国书法篆刻作品,安徽省只有两个人入选,就是我和司徒越,而我们两个又都是寿县人。”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不仅为自己能够晋身于中国最顶级的书法展而欣喜,更为千年古都、中国书法之乡——寿县而自豪。晚清时江淮大地流传的“怀诗、寿字、桐文章”,果然名不虚传。
那一年,他33岁。

    翻开这本沉甸甸的作品集,看到其中都是当时中国书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五叔的行书条幅《赠日本歌人》(鲁迅)赫然在册:“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至今我仍然记得这首诗和那遒丽多姿、潇洒俊逸的书法。特别是其中“好”字的结体别致、“神”字一竖更如万岁枯藤,印象深刻,至今历历在目。尽管在现代中国超一流的书法大家中,那时王家琰还只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但是他行书作品的才气却扑面而来,让人眼前一亮,在众多大家作品中毫不逊色。这次入展无疑是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的地位,一举成名,在江淮大地特别是在寿县城中家喻户晓。

    有句话说:“出名要趁早。”这话很有道理,但是有几人能够受到上帝的眷顾早早地成名呢?无数人虽然是孜孜以求,努力奋斗,到头来仍然是寂寞终身。王家琰无疑是幸运的,他的命运从此改变。不久,他便从合肥手表厂调到省博物馆工作,成为一名专业书画家。那时尚未有书画院或书协、美协,他能得此职位是许多书画家梦寐以求的。此后,无论我是在家乡工作,或是在外求学,只要得便或路过合肥,我都会去看望他,聆听教诲。每每见我来到,他和婶婶都非常高兴,倾其所有招待我,还要与我小酌几杯。他挥毫作书时,我便从旁为其研墨,细心观摹,聆听他的教导,受益良多。

    记得他对我说:“博物馆中有许多书画收藏,特别是董其昌在画上的那些题跋写得很好,我时常临摹。”“全国搞文物普查,谢稚柳、启功等许多书画大家都是小组成员,我陪同,跟他们学了和看了很多东西。”“现在省博物馆要到日本举办“安徽文房四宝展览”,我有机会到北京、上海、南京,时常向谢稚柳、启功、林散之等老先生家中讨教。”试想一下,在那个连书画资料的印刷品都十分匮乏的年代,王家琰却能够经常看到和临摹古代名家作品真迹,又有机会陪同当代名公左右,听其谈书论画,这是多么幸运啊!王家琰青年时期就能享有得天独厚的书画学习条件,并且有这样的见识和交游经历,仅此一点他就已经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书法家。这也构成了他一生书画成就的坚实基础。

                  
                           1989年王家琰先生为拙著《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题签

     1989年,我著成《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将要付梓之际,五叔特别高兴,挥毫为拙著题签;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还特别邀请谢稚柳先生为我这个无名小辈的拙著题签,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