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非常道】书学博士为何也邯郸学步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王世国发布时间:2019-07-13 20:32:20

【书法非常道】书学博士为何也邯郸学步

   北周赵文渊(赵文深)少年即学习楷书和隶书,11岁就进献书作给北魏皇帝,后来被授予书学博士。他擅长题榜,当时的宫殿楼阁的碑榜都由他来题写。后因题榜有功,他获任赵兴郡守。西魏文帝大统十年(545),他还受文帝之命,依据《说文解字》和《字林》,与黎季明、沈遐等人一起,刊定书法六体,总共万余言,以纠正当时隶书中的错误。

    然而,平定江陵后,南朝大书法家萧子云的外甥王褒入关来到北方。王褒师法“二王”,有着江南书法的风流雅韵,与骨节嶙峋、锋芒毕露的西魏书风完全不同。结果王褒的南派书风在西魏大受欢迎,朝中的显贵们全都跟着学习王褒的书法,而赵文渊的书法逐渐被人冷落抛弃。

    赵文渊既惭愧又恼怒,但南派的书风已成为西魏人们追求的时尚,已不可逆转。无奈之下,他也跟着人们去学王褒的书法,可是怎么也学不好,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反倒被人讥笑为邯郸学步。

   不过,北派书法有雄强正大的气象,很适合用于榜书和碑文,对此王褒心里十分清楚。因此,当时凡是有人请他题写牌匾、碑文时,王褒都要先推辞,让他去请赵文渊来写。赵文渊的传世书迹《华岳庙碑》,虽然有些造作生硬,但兼有篆籀笔意,篆、隶、楷各体杂夹,还是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赵文渊的传世书迹《华岳庙碑》

【八公山人语】

  北派书法雄强厚重,适合书写题榜和碑铭;南派书法妍美流便,适合书写简札,如写碑文和题榜反倒不够庄重。所以,王褒有自知之明,书写碑榜的事还是请赵文渊来写比较合适,不要掠人之美。

   北碑书法大都是方刚刻砺、端严雄强,而南帖书法秀润文雅、潇洒飘逸,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书法流派,一为“师刀”,一为“师笔”,都自成系统,各有风格,也各有所长,难以兼融。从古至今,特别是清代以后许多书法家,都试图走出一条碑帖融合的道路,但是南辕北辄,两者从笔法到结字都相差甚远,故鲜有成功者。赵文渊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这就像是说惯了普通话,再去学说粤语,总是结结巴巴,不那么自然流畅。

   所以,一个书法家应当坚持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不从流俗,不去迎合大众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否则像赵文渊这样邯郸学步,结果不但丢掉了自己的书法特色,遭世人耻笑。特别是书法家要谨慎“变法”,“衰年变法”有成功者,而更多的是失败者,其书法没有变得更好,而是误入岐途,变坏了。要知道一旦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改变了原来的法度和面貌以后,若不成功,再想回复原先的样子,那就难了。因为运笔和造型的“肌肉记忆”形成以后,便成为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

   梁末年,一些像王褒这样的南朝书法名家北上入关,潇洒俊逸、妍媚漂亮的南派书风在北方大受欢迎,而以赵文渊为代表的方刚刻砺的北派书风随之遭受冷遇,中原书风的改变是人们喜新厌旧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