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非常道】:“倒薤书”换不来草隶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9-06-18 20:06:25

【书法非常道】:“倒薤书”换不来草隶

    南朝时期,周颙[yóng]是个才子,泛涉百家,精通佛理,特别是他说话时语言华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张口成句,很有机锋辩才,因而受到益州刺史萧惠开、宋明帝刘彧、南齐太子萧长懋等人的赏识。他的外公是南朝宋的车骑将军臧质,少年时他在外公家中得到了西晋大书法家卫恒的散笔隶书法帖,如获至宝,整天临摹。后来,他的草隶书法写得十分精工独到,为世人称道,成为当时的书法名家。

   齐武帝萧长懋还在东宫作太子的时候,周颙是中书郞,兼著作,负责撰写起居注。他常去东宫拜访萧长懋,深受太子赏识。有一次,太子要他书写玄圃茅斋壁,他写好以后,正巧被国子监的国子祭酒何胤看见了。何胤很喜欢他写的字,提出要用自己写的一幅“倒薤书”(篆书)与周颙交换。

   周颙与他是好友,很佩服何胤的才华和学问,但自己妙手天成的得意之作,怎么舍得与他交换,却又碍于面子不好直言,于是他只好说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身为国家最高学府主管官员的何胤,自然一听就明白了,知道他不愿意交换作品,只好作罢。

【八公山人语】

   周颙写的草隶今已不传。不过我们知道,他师法的卫恒出生于魏晋时一个书法世家。卫恒的祖父卫觊、父亲卫瓘、弟弟卫宣、卫庭、从妹卫铄(卫夫人),以及儿子卫璪玠都是著名书法家。从记载来看,卫恒是用草书和飞白笔法来写隶书,使得原本端正庄重的隶书变得潦草飞动。所以,张怀瓘《书断》中说卫恒:“祖述飞白,造散隶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束于飞白,洒丽于隶书。”草隶书体在魏晋时期十分流行。

   周颙师法卫恒,写出来的草隶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当代书法家张海的隶书便大有草隶的意味。“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语出《论语》,原本是孔子对子路说的,意思是:“假如天下有德政,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显然,周颙偷换了概念,借用了“易”字的交换之意。

   何胤写的“倒薤书”是商初成汤的老师务光创造的一种书体,属于篆书系列。这种篆书有一种笔法,即在书写纵、横、斜、曲的笔画时,毛笔不藏锋、不回锋,自然起笔和收笔,呈现出“丰中锐末”或线条两端皆尖锐的特殊形态;特别是竖画线条状若倒薤。因此,何胤称之为“倒薤书”。今天,我们在西周墨迹和战国时期的金文中,都可看到用这种笔法书写出来篆字;甚至在楚简中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最古老的篆书笔法。

                                                            战国时期的“倒薤书”:《禾簋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