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人王世国小品书法和创作心得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9-06-04 19:59:04
王世国草书团扇(30x30cm)《千里共婵娟》
 
    当代书法创作受到展厅艺术的影响,在形制上越来越大,动辄八尺丈二;书写上也力求赫然夺目,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目的。展厅里的参观者也不仅是文人、书家,而是日趋大众化,三教九流,儿童老叟,各色人等。书家求一时热闹轰动,观者图一时新鲜好看,这与消费时代的“快餐文化”完全吻合。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尺寸、大字、多字书法自然成了书法创作主流形制。
 
王世国草书斗方(68x68cm):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诗句)
 
    不过,若是仔细一想,形制过大书法作品如果不是被雕刻于丰碑大碣或山崖之上,那么其命运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它并不适合收藏、观赏和交流。当今时代,人们仍然需要小品,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小品书法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王世国草书 (33x33cm):《闻鸡起舞》
 
    中国书法起源于小品,无论是甲骨刻辞,还是钟鼎铭文都是小品;无论是秦汉简牍,还是魏晋书札,仍是小品。只要是书法作品不是需要展现于户外或山野之间,而是在有限空间的室内悬挂、观看、把玩、欣赏,小品书法无疑是合适的。正因为如此,小品书法在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乃至于今天,仍然长盛不衰,在书家创作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王世国草书斗方(68x68cm):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诗句)
 
     如果说中国书法始终是以文人书法为主流,那么文人书法创作则又是以小品例如尺牍、扇面、斗方、手卷等为主要形制。正因其尺幅较小,必须近观、细看,甚至反复玩赏,所以小品书法往往能够沁入人心,达到心与书的交流,实现书家与观者在精神上相互往返,可以在观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小品书法审美欣赏的特殊性,所以在创作上与那些大尺幅的作品不同,它要求作品必须提供可供观者近距离仔细观赏和反复玩味的丰富细节,以及让观者如沐春风的精雅神韵。否则,观者一览而过,不愿意把玩品味,那么必不能给他留下美好印象。
 
王世国行书斗方(30x30cm):《茶》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小品书法创作当然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和审美主体变化的要求。小品书法如何能够入得了书房、进得了厅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吸引观者的审美注意力,这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我认为,当今时代,小品书法仅有精雅的神韵还是不够的,它还要小中见大、尺幅千里。
 
王世国草书斗方(68x68cm):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品书法写“小”容易而写“大”难。书家创作构思要从大处着想,大处着眼,使小品不小,有大格局、大气魄、大境界。虽然小品尺幅较小,但是如果书家能够在小小的空间里充分运用夸张、变形、对比、变化等艺术手法,挥毫走笔,如行云流水,汩汩滔滔,随势赋形,倾左斜右,细小处如涓涓清流,硕大处如滔天巨浪。如此这般,作品才有起伏、有高潮,节奏铿锵,从而创造出新奇出色的艺术效果,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丰富多彩的细节,吸引观者的眼球,让他驻足欣赏或者爱不释手。所以,小品书法的创作构思不能平淡无奇,章法上更不能如排算子,不能让每个字平均占用有限的空间。否则,拘谨小气,索然无味,这怎么能够吸引眼球,让人玩味不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