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书法非常道】孔子旧宅中的重大发现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2-03 17:52:20

【书法非常道】孔子旧宅中的重大发现

2017年12月3日《新快报》“收藏周刊 ”专栏文章

     西汉武帝时,一向喜欢建造宫殿、宫苑和养狗的鲁恭王刘余,为了给自己修造宫殿,下令拆毁了孔子的旧居。拆屋时人们在墙壁夹层中发现了用先秦“科斗文”书写的《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几十篇儒家经典文献。刘余听说后便前往那里察看,这时隐约听到有弹奏琴瑟钟磬的声音,心里非常害怕,马上命令停工,不敢再拆孔子旧宅。

      当时人们都不认识这些经典上的古文大篆字,只好送去给著名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孔安国辨认。孔安国是孔子十二世孙子,意外得到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献,如获至宝。他认识大篆文字,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来翻译这些古文,并把它写在竹简上:前一简是科斗大篆,后一简则是隶书翻译。经他整理研究后的这批古文,比当时流传的《尚书》还多出16篇来,而且有700多个原来没有的文字,还有几十个文字是脱漏的。孔安国对古文《尚书》的校译,为《尚书》在后世的传播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八公山人语】

    有人推测孔子旧宅墙壁夹层中发现的文献,可能是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孔子的第九代孙子孔鲋为了保存这些儒家经典,把它藏在那里的。所以,后人就把孔安国整理的这批文书叫做 “古文经书”。它和当时汉代流传的 “今文经书”,形成两个不同的学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隶书通行的汉代,人们已经不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手写的大篆文字。这种字体因为是用竹笔蘸漆或墨写的,笔画起始处粗重,收笔处轻细,状如蝌蚪,故俗称 “科斗文”。后来,人们把孔安国这种既保存了古文体可供后人观赏学习,又有隶书可以辨认的厘定经典的方法,称之为 “隶古定” 或 “隶古”。

  从汉武帝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定为 “六经” 开始,从汉魏至明清,几乎历代官府都有对这些经书的刊定和摹刻。这些经书大多是镌刻在石碑上,竖立于学府或公开场所,供人们学习。并且“石经”文字都是由当时的书法名家书写,因此也成为后世书法学习的范本。如图《魏三体石经》即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成,其中所刻 “古文” 基本保存了孔书壁经的遗形,也可以看到秦朝统一前的六国古文字的大体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