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非常道】“制肘”一词是如何来的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08 17:29:39

【书法非常道】“制肘”一词是如何来的

 周  《大盂鼎》

   春秋末期,鲁国国君派遣宓子贱去治理单父(今山东单县)。子贱担心鲁王听信他人谗言,使自己不能放手工作,于是,他请求鲁王派两个身边的亲信跟他一起到单父。

    子贱到了单父以后,当地官员都来参见。他就让随行的那两个鲁王的亲信,在一旁书写登记来人的基本情况。但是在俩人书写时,子贱却在旁边不断拉扯他俩执笔的胳膊肘,致使俩人字写得很丑。而且,最后他还把俩人写得一团糟的名册,举起来给众人看,并且大加嘲讽。

    在场的人都对宓子贱的这种行为很不理解,纷纷嘲笑他。那两位随行官员更是非常气愤,回去后就向鲁王告状。

哪知鲁王听了后叹息道:“这是他在劝谏啊。”于是,他派人到单父传令给子贱:“今后单父不是属于我而是属于你,凡是有利于单父的事情都由你做主。只要你每五年报告一次情况就行了。”

    子贱很敬佩鲁王的开明,自己的主张便在单父完全得到实施。

   这就是“制肘”一词的来历。
 

【八公山人语】

    宓子贱生活的春秋末期,用毛笔书写的简帛书开始流行,不过那时人们书写的文字主要还是大篆。这种书体是周宣王时期的太史籀,在周武王时的史佚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而成的。

    周朝的太史籀著成《大篆十五篇》,从此成为篆书的鼻祖,所以后来人们将大篆也称之为籀文。据说《石鼓文》就是太史籀所书,它是大篆书体的代表作品。

    在别人写字的时候,而宓子贱却在一旁捣乱破坏,这完全是他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他是想让国君意识到奸诈的谗言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

    宓子贱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比孔子小30岁,有才智,仁爱,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后来,他果然不凡,在单父任上竟能“鸣琴而治”。唐代高适《登子贱琴堂赋诗》称赞道:“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