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书法辣评】:为何自古只有草书才能称“圣”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03-31 11:31:22

为何自古只有草书才能称“圣”

      古代,人们把人格最高尚、智慧最超群的人尊称为“圣人”,如先秦的孔子,人称“大圣先师”、“孔圣人”。而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也有能够称“圣”者,如东晋王羲之,因为他的书法“尽善尽美”,就被尊为“书圣”。不仅如此,书法史上也有因为写某一种书体技艺最高超者,也能称“圣”,如东汉时期创立“今草”的张芝和唐代狂草大师张旭,就被誉为“草圣”。可是,中国书法从三千五百多年前甲骨文开始发端,就像繁衍子孙般地产生出了大篆、小篆、秦隶、汉简、帛书、汉隶、楷书(大楷、小楷)、魏碑、行书、草书等等书体,而在众多书体中能够称“圣”的唯有草书,却从来没有被人们尊为“篆圣”“隶圣”或者“楷圣”者。

      此外,纵观数千年书法史还可以发现,在各种书体当中,唯独草书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例如,东汉时期草书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以后,当时人们对这种新书体的追求和练习,趋之若鹜,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随时随地练习草书的人,就像今天随处可见看手机的人一样。无数人都在练习草书,完全把经学的学习抛在了脑后,以至于赵壹实再看不下去,专写了一篇讨伐这种疯狂现象的檄文——《非草书》。唐代张旭因为能写连字连画、隔行不断、满纸云烟的狂草,而引得“四海雄侠争追”,成为唐代书法的广大教化主;怀素西入长安,也是因为他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书写如骤雨旋风般的狂草而轰动京师,许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纷纷作诗赞誉。可是,我们在书法史上却看不到有哪一种书体能像草书这般让人着迷沉醉,看不到有哪一位因为善写篆书、隶书、楷书或行书,能够引起这般轰动效应。

    草书是与其它书体相伴而生的,几乎任何一种字体都有它的草写形式。例如有篆书就有草篆、有隶书就有草隶和章草,有楷书就有行书(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写)。最初,将一个篆字或隶字草写是因为“急务”,“临事从宜”,必须要简便快捷地书写,完全是为了实用。可是,日积月累,当草书摆脱了所依附的字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字形结构以后,它的书写和辨识变得一点也不比其它书体容易,甚至更难。这时候,人们写草书已经是为了实用,而是由于喜爱和着迷所产生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

   为什么在众多的书体之中,草书能够如此受人尊崇和追捧呢?因为,草书能够充分体现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能够让人们看到在一个书法家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即他能以精熟迅疾的行笔,创造出神采生动的美;而且它那如梦似幻的奇妙造型,以及轻重、徐疾、浓淡、长短、正斜等变化多端的点画线条,反映出了生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所以说,草书是书法的极致,是书法艺术的峰巅。

   书法艺术的美就在于书法家通过行笔用墨、结字造型和章法布局,创造具有生命感和节奏感的生动形象。而草书恰恰给书法家提供了艺术创造的最大自由空间,使其能够将自我的性情和才气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是其它任何书体都无法比拟的。唐代孙过庭提出的草书的审美标准是:“草贵流而畅”。草书就像江河奔流般地滔滔不绝、婉转起伏、一泻千里,蕴含着充沛的气势和力量,展现出生动的神采和气韵,它的节奏和旋律如同惊涛骇浪,拍打着观者的心灵,引起巨大回响和共鸣,这正是草书区别于其它书体的精彩动人之处。

    所以,草书是“纸上舞蹈”,是无声的音乐,是人的心灵节律的外化,是大自然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笔墨呈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和创造力的充分展现。这不正是建构书法之美的终极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