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书法辣评】:广东书法名家为何吴门问道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03-14 11:22:23

 广东书法名家为何吴门问道

王世国

    东晋王朝在“八王之乱”的危机之时刻,王羲之的伯父司徙王导首倡过江之议,并且他的另一位伯父大将军王敦率领先头部队,先行到达江南,为琅玡王氏也为东晋政权建立根基,最后迎来晋室南迁。王导将魏国大书法家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中,携带过江,并将它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传承中原书法的衣钵,来到江南三吴之地以后,又得到江左书法风流的灵气。他将北方书法之浑朴与江南书法之灵秀熔为一炉,创造出了妍美飘逸的新书风,成为千年“书圣”。古之“三吴”即为如今的苏州、湖州、绍兴一带,其的书法艺术的“龙脉”实为“二王”,它在西晋时就已经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峰。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春秋时吴国故地的苏州,不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和“画桥烟柳,风帘翠

幕”的美景,更是地灵人杰,文人荟萃。特别是明代,吴地凭借富饶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兴旺发达,同时也使苏州书画艺术空前繁荣,达到了继西晋以后的第二个高峰。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祝枝山、陈淳、陆治、钱榖、陆师道、周天球等等,名家辈出,不胜枚举。可以说,苏州一跃成为全国书画艺术的中心。吴门画派的这些杰出的书画家更是影响千年,也造就了当今苏州书法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书法艺术的发展在苏州有着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而这些恐怕是当今的广东都难以具备的。

     明朝正德年间,已是55岁的吴门书法家祝枝山初入仕途,任广东兴宁知县。那时相对于美丽富饶的苏州来说,广东粤北山区贫穷的兴宁可谓蛮荒之地,而祝枝山在那里整整生活了七年,直到迁官京兆应天府通判,才离开广东。他在兴宁任上,邀请当地学者增修《兴宁县志》,并亲撰序言,执笔写稿。他书写的《正德兴宁县志》稿本是我国内地现存最早的地方志稿本。此外,就是在他离开广东以后,还写下草书长卷《荔枝赋》,盛赞南海郡的荔枝,洋洋洒洒,豪气纵横,大有一气呵成之妙。这可能是中国书法史上吴门书法大家与广东的第一次深入的交流,祝枝山把先进的江南文化和杰出的吴门书艺带到了广东,留下了许多可供学习临摹的诗文和墨宝,推动了广东书法的发展和书艺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的广东一如明代的吴门,也是凭借毗邻港澳的优越地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风气之先,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热土,不仅激励了本土书法家投身书法艺术的热情,同时也吸引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书法艺术人才,大大提升了广东书法的整体实力,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脱颖而出。他们中许多人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已是全国书法名家;还有一些人更是艺文兼修,是全国著名书法评论家。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从这些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中,遴选出20位书法名家,携其百余幅书法精品,怀着满腔热忱前来“吴门问道”,向苏州书法界朋友和热爱书法艺术的观众献艺求教。广东书家群体如此大规模出省展示,前所未有。

    苏州不仅是历史上强大的、影响深远的“吴门书风”的发源地,同时也当今中国书法的高地。此前,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王伟林主席曾率团来粤访问,传经送宝,并在广东书法园作了精彩讲座,加深了广东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吴门书法艺术悠久历史和杰出书家的了解。所以,这次展览也可以说是广东书法家的回访及交流活动。我相信,通过这次展览,也会增进苏州对当今广东书法艺术发展现状的了解,促进两地书法家和书法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使广东书法艺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注:“问道吴门”——广东优秀中青年书法家20人精品展,于12月31日在苏州尹山湖美术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