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王世国专栏【经典解密】:祝枝山《唐人诗卷》为何精彩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02-18 11:13:54

祝枝山《唐人诗卷》为何精彩

(《信息时报》2017年2月18日刊发)
 
    曾在广东兴宁作了七年县令的祝允明,幽默风趣,因右手拇指旁增生一个小手指,便自号“枝山”。这位家喻户晓的明代书法家最擅长草书,毕生沉醉于狂草,最终登峰造极。《唐人诗卷》就是他精心用意书写的杰作,用笔严谨而奔放、刚健又婀娜,毫无散缓之笔,特别精彩动人。

     集书法笔法技巧之大成。书法发展到了明代,在各个领域几乎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明代的书法家如果想在某种单纯领域超越前人,相当困难。于是他们就在深入、广博上下工夫,总结古代书法技巧,以期在综合运用上超越前人。祝允明就是如此。书法艺术的笔法技术基本上表现为平移、提按和使转三大系统。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以篆法入草,中锋圆笔,如锥画沙。所以,他们草书的用笔是以平移为主要手段,参以使转和提按,这样笔画线条十分单纯,变化幅度较小。后来的黄庭坚、鲜于枢的草书基本上也是这种笔路。祝枝山则综合运用平移、提按、使转等多种笔法技术来书写《唐人诗卷》,作品笔画线条平移时匀净均衡、提按时轻重分明、绞动时盘桓虬曲、使转时流利迅疾。他如此娴熟地综合运用多种技法来写狂草,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和毛笔使用的极限,令人叹为观止。从这里我们看到,明代书家对书法技巧的高度重视和讲究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融章草、今草、狂草为一炉。他还将章草、今草、狂草的各种特别的技法熔为一炉,使《唐人诗卷》既有章草的笔法点缀其间,又有今草的留顿转折,还有狂草的省略简易、笔画连绵、浑浩流走的气势。例如诗卷中的“爐”字右下方的一点,“直”字的最后一横都是章草笔法。此外,与张旭、怀素的狂草纯用中锋不同,祝允明的狂草是中锋与侧锋兼用、露锋与藏锋共存。如“落”字,起笔尖锐,转折处用侧锋,犹如壁立,大大加强了字的方刚之气和立体感。总之,祝枝山综合运用多种笔法、多样笔锋来写草书,从而将草书艺术推进了一步。

 
    首尾精到,水墨淋漓。《唐人诗卷》是横幅大字长卷,每行最少者一个字,最多者四个字。祝枝山精心用意而书,对每行开端一字的起笔到最后一字的收笔,都作了精心的艺术设计。像他这样不是身处狂草的开创时期,而是处于已经发展得十分纯熟的明代书法家,只能革新“工艺”,进行“精加工”,以期在作品的“精致”的程度上超过以往的名家。《唐人诗卷》每行开头一字的起笔,一般都用藏锋逆起,如“烟”“瀑”二字第一画的起笔即如此。书法作品中每行字就相当于音乐中的一个独立的小节,开头第一画需要向下贯势,故用逆锋来封闭开端,而收笔时出锋向下传递笔势。当这一行完结的最后一笔,用笔或戛然而止,如“布”字的一竖;或回锋向上,以此来回顾笔势,如“天”字最后一钩;或使笔锋平出,以此来截断笔势,如“直”字的末笔,这就使一行字从开端到最后一画的线条连续不断地运动,有个完美的休止和终结。这样精妙的首尾,保持了这一行相对的独立完整。同时,表现出了一种类似于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的美,透露出生命的律动。

 
    该卷是纸本,祝枝山使用浓墨重彩,故线条圆腴丰满;有时起笔的水墨化开,大有泼墨写意的风采,例如“日”“爐”二字。这种墨法也为张旭、怀素、黄庭坚所没有,它给了清代书法家王铎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