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王世国专栏【经典解密】:“草圣”“酒仙”是“张颠”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7-16 10:57:22

“草圣”“酒仙”是“张颠”

                                        王世国/文(《信息时报》2016年7月16日)    

    盛唐时,张旭性格狂放,嗜酒如命,在长安城内与李白、贺知章等八位当朝名流,结为酒友,人称“酒中八仙”。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称赞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既是“酒仙”,又是“草圣”,相传他大醉后呼叫狂奔,竟以自己的头发濡墨,在墙壁上狂草,人都称“张颠”。现在,我们从他的《古诗四帖》一窥“张颠”狂草的奥秘。

  享受过程,不重结果。韩愈说张旭是“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初唐以来的书法都是重法式、重典则,而张旭却将书法作为表现性情和创造有个性的生命形象的艺术手段。此帖只是借书写庾信和谢灵运的诗来抒发性情,因此,他完全沉浸在“挥笔如流星”地尽情挥洒之中,而并不在乎结果(书写得好坏)。书写的过程就是张旭抒发内心不可遏止的激情的过程,那萦回缭绕、飞旋奔泻的笔姿线条,就是他心中的一曲高歌。他是随着自己情绪的激荡变化,去创造与之对应的草书神采。

    如锥画沙,无往不收。从魏晋到初唐,书法运笔基本上都是顺锋侧入,自然是横画笔锋在上、竖画笔锋在左。张旭则将篆书逆锋藏头的运笔方法移植进草书之中。该帖每行开头或行中的字大多都以圆头逆入,中锋行笔,线条圆转洒脱、刚健劲挺、如锥画沙、无往不收。孙过庭《书谱》中论述草书用笔时指出:“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该帖的圆畅使转,正是体现了草书艺术的本质特征。

    雄强奔放,潇洒飘逸。黄庭坚说,草书笔画“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张旭草书是“肥重”的,笔力浑厚,笔势狂放飞动。但是,他又能在雄强奔放之中,有机地融合进潇洒飘逸之美。如第7行的“齊侯”二字,“齊”字笔墨极为浓重,而“侯”字则写得轻细便捷,形成了一种反差效果。此外,他还注意每个字本身的笔画的细微变化。有的字起笔轻细而收笔粗重,如第五行的“霤”字;有的字则重起轻收,如第17行的“尋”字。通篇宏观,笔画线条派飞动狂逸、大河奔腾的气象;逐字细看,书家在疾速的行笔之中又注意提按控制,线条遒劲,有质感和生命感。

    大小参差,正斜间出。草书字形贵在奇特不凡、章法贵在浑然一体。第7行的“齊侯”二字特大,几乎占了一行的三分之二;而第5行的“青鳥問金”四字写得较小,占一行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全篇章法随意随性,行笔所至,随字赋形,大小参差,正斜间出,字与字和行与行又是穿插闪让,浑然一体,仿佛弄舟于惊涛骇浪之中而神态自若。由于运笔、行气起伏变化、满纸烟云,因此是“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与初唐楷书相比,章法和气势之美在张旭狂草中被突显出来了,充满了遗貌取神的写意精神;诗文不再是书法的内容,而只是书家随意取用的素材;通过字形的大小正斜和开合变化、线条的起伏转折和穿插揖让、笔墨的浓润枯淡和节奏对比,创造出生命形象,这成为书法的全部内容。

  “张颠”不颠,胸藏风云。他的楷书《郞官石柱记》大有晋人萧散风韵;他的狂草连笔连字,隔行不断,满纸烟云,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了到书法艺术巅峰,赢得了“草圣”的美誉,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