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密】 钟繇楷书的魅力(1)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2-04 10:34:27

王世国/文

    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钟繇(yáo),是楷书的创造者。他与东晋王羲之被后世并称为“钟王”,成为历代书法学习的典范。高古纯朴就是钟繇楷书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汉魏之际,已经从先秦两汉的篆隶书法中积累了丰厚的艺术经验。这时隶书虽然还是通行的书体,但是它自身已发生裂变,向着楷书过渡。因此,钟繇既精研隶书,有着书写隶书的深厚功底,同时又创制楷法,这就使得他的楷书不能完全摆脱其脱胎而出的“母体”的印痕,无论在结体上,还是笔法上都明显带有隶书的特点。由于他的“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因而在后人看来,他的书风就显得“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

    首先,在结体和用笔上还保留着楷书以前的古体即隶书的部分特点。钟繇楷书的结体仍保持着隶书特有的体段,字体多横向伸展,呈扁方形状。这明显地不同于后来的呈正方或长方的唐楷。为了将字体写得像隶书一样扁平,钟繇常常压缩纵向的长画。例如,当他写“彳”或“亻”旁时,使上下截各占二分之一的长度,几乎竖画变成了一点。《贺捷表》中的“行”“任”“佇”等字就是这样。对“人”字头的字,他则采用撇捺开张的构造方式,增大“人”字头下面的空间,使字的下部尽量上贴。如《贺捷表》中“企”“令”“命”“險”等字。钟繇楷书的横向伸展的扁方形状,后来就成为小楷特有的体段。

   从钟繇楷书的笔法来说,由于他是在隶书盛行的社会氛围中生活,已经写惯了隶书,那么当他写楷书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特有的隶书笔法,这就造成了明显不同于后代楷书笔法的特色。《贺捷表》中“不獲扈從”的“不”字的横笔,“獲”“從”的末笔一捺,都带有隶书波挑磔尾的笔态。“言”“知”两字中的“口”的左竖的写法也与后代的楷书不同,它是明显地向右倾而不是左倾,这是隶书中特有的写法。例如,东汉《乙瑛碑》中的“言”即如此。

    其次,钟繇的楷书是一种初创,还没有达到后代楷书的精熟的地步,与后来的唐代繁荣而又成熟的楷书相比,它显得有些稚拙,带有明显的艺术“准备期”的草创特点。不过,恰恰因为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似的不成熟,倒使得钟繇的楷书纯朴而有拙趣。拿《贺捷表》《荐季直表》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相比,可见前者质直朴厚,后者妍美流便,区别十分明显,更不用说陈、隋以后的作品了。岑宗旦《书评》中说:“繇书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像《荐季直表》中的“東”“年”“荒”等字,的确有一种朴拙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