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书法辣评】:小心,你看到的可能是代笔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10-27 17:32:27

   小心,你看到的可能是代

      当前,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正在北京隆重举行,283件古代书画珍品向公众展出,轰动全国。许多书画爱好者都奔向故宫,一睹这些珍品的真容。因此有人说:“这个月,如果你没有听说过《石渠宝笈》,如果你没有在故宫一路狂奔,如果你没有排队六小时以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书画界的。”然而,在同时举办的《石渠宝笈》研讨会上,也有学者指出,那些书画珍品上乾隆皇帝的题跋,很多都是御用书法家的代笔,并不是他亲笔题写的。 

     其实,乾隆皇帝让人代笔题跋,这一点也不奇怪。代笔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从古至今,它从来没有断绝过。据称,在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入选作品评审中,最后公示阶段,就发现了两件代笔作品,被取消获奖及参赛资格。当今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虽善书法,但凤凰卫视也爆出消息:为应付各种题词,有两个人专门为他代笔。

     替人代笔写字原本是一种市场化的需要,特别是在文化普及程度相当低的古代,为不会写字或写不好字的人以及官府、寺院、书馆等代笔,就是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尽管秦汉时期,官府已十分重视平民教育,郡县都设有“书馆”,乡里还有“闾里书师”专门教授儿童读书写字,但是,大多数农民和城镇平民仍不会书写,甚至文盲。他们要写遗嘱、买卖或质借等各种契约,或是书信时,就要请人代笔。此外,大量的书籍、公文也要人代笔抄写。后来发现大量的秦汉简帛,大多就是出自这些代笔者之手,居延、敦煌甚至还出土了代笔者练习笔画的习字简。东汉时的班超因为家贫就曾经常给官府雇佣去当书匠,以写字养家糊口。唐代出现的大量的“经生”也是职业代笔人。 

     不过,有些人不是写不好字而是因为写得太好,成为书法名家,索书者络绎不绝,应接不暇,于是也只好请人代笔应酬。东晋王羲之晚年书名大著,因仕途不顺,干脆辞官,常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据说他俩采药石而不远千里。因此,他晚年书札酬答常不自书,而使人代笔。世人虽不能辨别,但也觉得与羲之以往所书不同,于是便称之为“末年书”。自此,代笔的风气在书法家中流传开来,苏轼的代笔是高述,赵孟頫的代笔是郭天锡,董其昌的代笔是吴楚侯、僧珂雪。这些代笔者都是书法名家亲选的临写自己书法高手,只是他们与书法名家相比,还稍逊一筹,代笔的书法只是空有皮相,而缺乏精神。有些苦于应酬的书法名家,不求外人代笔,而让妻妾上阵。赵孟頫便常让管夫人代笔;清代刘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笔,瑛梦禅更是写得可以乱真,外人莫辨。刘墉晚年书作多是她代笔。

     皇帝绝大多数从小就练习书法,并且都是名家教授、侍书,书法当然不差,甚至堪比名家高手。皇帝批阅奏章,兹事重大,自然亲力亲为,不会请人代笔。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各地奏章日夜纷呈,竹简堆积如山。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批阅完120斤竹简,才能收工。当然也有偷懒的皇帝,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就是令纪僧真学其手迹,代笔酬答四方书疏。结果,纪僧真写得太像了,萧道成看了以后笑道:“我亦不能别也。”清代皇帝喜欢巡游天下,每到一处常要作诗记胜,御书刻石,御用书法家便成了他们的代笔。例如张照、和坤就是乾隆的代笔。所以,清宫收藏的一些书画上的题跋,虽署乾隆御笔,但往往是代笔。而不善书法却喜欢写大字的慈禧太后,也召女书法家缪嘉蕙入宫,教她写字并代笔应酬。
   书法代笔能满足各种需要和市场需求,所以至今生生不绝。但是明明是别人写的,却偏偏要署上自己的名款的东西,毕竟是假的。若还要用这样的代笔参赛入展,则更不可取。

  (2015年10月25日《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