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书法辣评】 当代书坛心气浮躁,需要陈白沙精神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10-11 17:31:41

                             当代书坛心气浮躁,需要陈白沙精神

王世国/文(《新快报》2015年10月11日)

       明代陈献章居住广东江门白沙村,故世称陈白沙。他两次科举考试落第后,28岁便返乡筑“春阳台”,立志隐居生活,终日静坐读书。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将自己幽禁起来,其饮食衣服均由家人从凿开的墙洞中递进,整整十年间足不出户。经过十年寂寞清苦的学习、思考,他最终悟得心学之道,成为“厘然独立,自成体系”的明代理学大家。因他长年居于乡野,且足不出户,不易买笔。他曾见到他家屋后的山上石缝中,生长着一种茅草,色白而劲。于是,他就叫人砍了些来,将茅草心束缚起来当作笔用。他用这种笔写出来的字挺健雄奇,朴质野逸,独具一格。他创制的这种笔,人们称之为“茅龙笔”。陈白沙也因此成为一代书法大家,成为明代影响全国的岭南书坛代表人物。

      明代中期以后,陈白沙的心学思想和书法艺术薪火相传,岭南书坛名家辈出,苏珥、冯敏昌、宋湘、吴荣光、康有为、梁启超、胡汉民、容庚、商承祚更是书坛巨擘,特别是康有为碑学思想笼罩中国书坛近百年。50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名为“心摹白沙”的岭南书坛“十八子”书法精品展,正在陈白沙的故乡江门市举行,这次参展作品的书法家共有18位,故号为“十八子”,他们是曾鉴、孙宪华、倪宽、陈荣亲、莫颂军、何志斌、方创然、李静、莫非、李广志、林秋宏、李锐、郭亚明、洪权、朱圭铭、王祥、李吾铭、彭双龙。这“十八子”是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提名展”书法家,是广东书坛中青年书法家的突出代表。

      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就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两千年后的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追名逐利是人性的弱点,当今书坛尤甚。许多人为入选、为参展、为获奖、为职位、为得利,争先恐后,使出浑身解数,拼个你死我活,甚至老友反目,同学成仇。然而,尽管入选、参展、获奖、甚至上位得利,往往一阵子扑腾、热闹之后,便就烟消云散了,在书法、书学、书史上了无痕迹。

      一个人不能光想着个人的名利,老子早就说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其实,个人是渺小的,当今时代早已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与其单打独斗,不如融入集体,打造团队,互相合作,才能有更强的战斗力,形成更大的声势和影响。这便是当今岭南书坛“十八子”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君子和而不同。”“十八子”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其审美趣味也不尽相同。孙宪华霸悍粗犷,陈荣亲朴拙潇散,郭亚明悠游从容,朱圭铭潇洒清俊,何志斌稚拙纯朴,林秋宏清拔拗折,曾鉴奇古灵动,倪宽跌宕多趣,莫非典雅清新,李静古拙厚重,李锐灵活纤巧,洪权凝炼超逸...... 艺术家往往是最自负、最自尊、最有个性的人,而这样一些人能够凝聚在一起,完全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理想和信念。那就是,他们的书法艺术力求格调高雅、气息高古、学养高深、技艺高超。虽然,现在看来,他们的作品尚未达到如此高度,但是他们将会用毕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当年,陈白沙在岭南乡村将自己幽禁起来,整整十年。就像达摩面壁和宋儒张载在眉县横渠苦修一样,他也是“终日独坐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有心则记之”。当今书坛心气浮躁,最需要这种摒弃名利、甘于寂寞、用心苦学的精神。陈白沙独创心学,最终成为岭南从祀孔庙的第一人。汉代扬雄说:“书者,心画也。”如果“十八子”能够继承发扬白沙精神,习艺修心,也定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享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