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书法辣评】:媚俗杂耍怎能体现“先锋”和“平民”精神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10-08 17:30:37


 媚俗杂耍怎能体现“先锋”和“平民”精神

王世国/文(《新快报》2015年10月8日)

    喜欢哗众取宠的某位湖南书法家,最近又在网上爆出他颠狂乱画、呀呀怪叫的视屏,不仅他胡乱涂鸦时现场有人赞叹叫好,而且还有位书法评论家撰文,给他戴上“先锋性”的桂冠,将其提升到“是平民精神对士大夫文人趣味的革命”这样的高度;那位“先锋”书法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是用生命维护我对书法的这种尊严、那份尊重。”然而,并非是“文人士大夫”的广大“平民”(网民)们,看了那段视屏却并没有为他们的“先锋”叫好,反而直斥为“神经病”、“疯子”,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和糟塌!

    先锋派是上个世纪初,在欧美逐渐流行开来的艺术流派,它的基本艺术特征就是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以及大众艺术欣赏习惯,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其影响波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书法艺术创作也受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影响,盛行起“现代书法”和“流行书风”。如果说,那时的“现代书法”和“流行书法”还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想紧跟时代潮流、心情急切的书法家,对书法艺术创作革新的积极探索,那么,今天这位“先锋”书法家的横涂坚抹,则已将“现代书法”和“流行书风”,演变成为一场取悦网民、吸引眼球的拙劣表演。这已经背离了精诚求索的“先锋精神”,是地地道道的媚俗杂耍。

                               王世国行书,四尺七言联

    只要看看北岛、舒婷的朦胧诗、王蒙为的意识流小说、宗璞和刘索拉的荒诞小说,以及以高行健的现代主义戏剧,大家就会明白了,真正具有“先锋精神”的艺术家,绝不会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视若儿戏,而是对自己钟爱的艺术呕心沥血。他们那新奇的不同流俗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背后,深藏着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敬虔之心和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他们追求的是审美理想的自由自在,并非是自身行为表象的粗服乱发、狂放不羁。看看舒婷的诗《致橡树》,虽然只有短短的30多行字,但是你能改动增删得更好吗?反观那位“先锋”书法家信手涂抹的笔画,减去几笔那不过是少了几个毫无笔法和意义的败笔。

    当今书坛,的确有一些人整天嚷嚷要“超越”、“创新”,但是当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经典,以及巍然屹立的历代书法巨匠时,他们又不免望洋兴叹。可是,他们急切成名成家的愿望,呑噬了“笔成冢”、“墨成池”的潜心习艺的耐心。既然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那就另辟奚径,转而与匠人为伍。于是,古代工匠、字匠、刑徒这些古代粗通文墨者,他们的墓刻、残纸、刑砖、地契、写经之类的字迹,被吹捧得天花乱坠。因为这些匠人、刑徒信手涂鸦或誊录急就的字迹,简易、拙劣、粗糙、随意,容易效仿,的确不同于经典书法面貌,这很对那些急于“超越”“创新”者的味口。并且,他们还冠之以“平民精神”,而将经典书法划入“贵族”之列,与之对立起来。这样以来,传统经典书法就成了他们要“革命”和“打倒”的对象。那位狂涂乱抹、咦呀怪叫的书法家,就是这种“超越”“创新”者的典型代表。

     其实,真正的平民是真诚纯朴、尊重他人,自由自在而又安分守己,否则的话那便是“刁民”;真正的“平民精神”其核心也是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人文精神。而当今书坛上的急于“超越”“创新”者,他们那种故意扮嫩、肆意狂怪、信手涂鸦、哗众取宠的表现,与真正的“先锋精神”和“平民精神”相去甚远。依我看,它倒是与“刁民”意识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