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古会 纯朴文雅-----黎向群先生书法艺术评述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8-24 17:24:27

  意与古会  纯朴文雅-----黎向群先生书法艺术评述

       记得1986年我于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在中文系任教不久,有感于国内书法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状况,在张桂光老师的倡导下,便与范小乐、利庆伟、廖绍其、黎向群、谢春玲、陈团初、潘英伟等青年书法朋友,共同发起成立了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1995年,研究会换届选举,黎向群继任会长。这样算起来我与向群相识已有30年了。30年时光飞逝,我已年届花甲,当年研究会的倡导者张桂光老师,已荣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谢春玲已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古文字与书学研究均取得可喜成绩;黎向群、范小乐、利庆伟、廖绍其等均已成为广东书坛名家,而黎向群更于书学研究领域不懈耕耘,成绩斐然,并当选为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向群有内秀,为人纯朴而又低调,不事张扬。他爱好书法只因家庭教养,而学习书法则是因为在华南师大读书时,曾受教于何绍甲、吴三立、傅宗堃、张桂光、麦兆暄老师的缘故。他视书法为小事,而于书学研究则甚为用功。可以说,他于书法并未刻意求名、求工,习书也不过是给那枯燥书学研究增添点亮色和乐趣罢了。

     字如其人。向群的书法纯朴而又文雅,淳厚而又内敛。他善写章草,结体紧敛,字字独立,偶有上下牵连;他写隶书,也多取法泰山《金刚经》、东汉《衡方碑》《张迁碑》《西狭颂》《郙阁颂》一路,端严正大,简约纯朴。所以,他的章草没有那种章草书家迂回盘绕的陋习,反而多了一些明代张瑞图草书的折锋争拗;隶书则多取方正之势,舍弃了《石门颂》《礼器碑》《孔宙碑》等代表隶书典型体式的扁横体式,进而能够在广东近代隶书的结体和笔意上,有所发展。

          章草就是隶书的草写,就是从隶书中化出,东汉时期的八分隶书就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带有草书意味的书体。所以,虽然说章草在西晋达到艺术发展的高峰,但是习章草者应追根溯源,研习汉隶。无疑,向群书法的取法是高古的,这次他个人的书法展主题便是“汉风晋韵”。“汉风”与“晋韵”一脉相承,不过向群书法要探寻和发扬的“晋韵”,并非是王羲之一派行草的风流雅韵,而主要是西晋索靖一派章草的纯朴古韵。

     向群曾自言其书:“以篆隶之结字,强其体;以北魏之笔意,增其势;以今草之行气,添其韵。”今观其书法,他于汉隶用功最深,又因他喜爱篆刻之故,自然研习金文大篆。所以,他写的章草,笔画浑厚遒劲,捺画波磔曲折拗峭,短促而有意趣。比起更多楷法的皇象《急救章》索靖《出师颂》来,向群的章草更多隶意。特别是,在章草书写中,他时时穿插以长横波挑,来破解左右圧缩的紧结体式带来的拘谨和小气。这当然正是得益于他长期浸润汉隶。

        向群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长期关注岭南书法家和篆刻艺术,著有《岭南书法名家》和《岭南篆刻》。这两本书,对于探究岭南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源流,增进对岭南名家的认识了解,进一步从史学的高度推动当今岭南书法篆刻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向群丰富的学术修养,给他书法以强有力的支撑,使他的书法文气郁勃,纯真自然。其实,学汉隶者往往多有矫饰,夸张波挑,故作颤抖;学魏碑者往往难免造作,以笔作刀,拼凑图形。向群的书法能得篆隶之体、魏碑之势,而能不落窠臼和俗套,全赖他的学识修养,这才能够纠偏立正。

     向群又善于篆刻,曾自刊两枚闲章,一枚为“留点精神对古人”,再有一枚是“读书贵得作者意”,以鞭策自己多向古人学习。他性格沉静,不喜社交,却喜欢与古人神交,意与古会。他常阅读古代典籍,临摹法帖名碑,并定为日课。我想,能够心怀敬虔,经常向经典名家学习,实现精神的往返交流,这正是向群书法艺术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我们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