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书法辣评】:美育比临帖学技法更重要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3-22 16:58:14

 美育比临帖学技法更重要           

                                    王世国/文(《新快报》2015年3月22日)

    中国书法向来十分注重师承关系,或长辈亲授,或拜师学艺,或入私塾学习,都是传统书法学习的基本途径。而如今,就连大学中文系教授也大多不懂得书法,哪里还谈得上书法的家庭教育?一些书法名家自己已是应酬无暇,哪里还有时间教授别人的孩子?即便教育部出台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的红头文件,可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哪里还容得下书法?好在随着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复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类书法培训机构,以及少数学校也开始教习书法,使得孩子们学习书法有了去处。

    这些培训机构或学校看似教会了孩子如何执笔、如何行笔、如何写一点一画,直到如何临摹字帖,但是,我认为,他们恰恰忽视了要教会孩子如何欣赏书法的美,没有培养出孩子们书法审美眼光,没有把书法的审美标准交给孩子。这正是当前少年书法教育所缺失的。

    美育对于一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蔡元培就曾提出要以“美育”来教化国人。在少年儿童接触和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我认为,教会孩子认识和发现书法之美,进而欣赏美,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学会那些基本的技法和学习临帖更加重要。因为,对书法之美的新鲜发现,将会大大激发孩子们书法学习的兴趣。

    无论是用硬笔还毛笔来书写汉字,本来就十分枯燥乏味;那些由笔墨点画组成汉字既无生动的形象,又无缤纷的色彩。所以,对书法美的认知和欣赏,别说对少年儿童就是对成人来说,也是一项属于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在这方面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有类似之处,不过,与后者不同的是,书法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积累下来丰富而又明确的美的规律和法则。这就使得原本抽象、仿佛高深莫测的书法美,变得人人都可以学而知之。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规则告诉孩子。

    东晋时,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卫夫人,当年是名扬天下的女书法家。王羲之小时候曾拜她为师,学习书法。卫夫人教书法与众不同,她是从教育认识书法的点画美开始:“点如高峰坠石”----一点之美就像是从高峰上直坠下来石头,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横如千里阵云”----一横就像是广阔地平线上,缓缓向两边伸展排列开来云层;“竖如万岁枯藤”----一竖就像是山间垂下的坚韧、顽强、有力的老藤……我相信,少年羲之听了以后,一定对书法点画的美有了深刻的认识,留下难忘的印象。

    书法的审美本质特征是线条美,书法家用看似简单抽象的线条,表现出类似自然万物的生命感和质感。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认识和感知书法线条的美:中锋行笔,写出来的线条丰劲圆润,如锥画沙;自上而下、时走时停且直且曲、顿挫有力的线条,犹如屋漏水下的痕迹;转弯处浑圆的笔画线条,就像金钗一样宛转流畅,毫无凝滞,一气呵成;而生动的线条则像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再看那些败笔就像“墨猪”、“钉头”、“鼠尾”、“蜂腰”、“鹤膝”、“柴担”……这些千百年来关于书法线条美的历史记忆和常识,生动形象,应当传授给孩子,他们会终身难忘。

    对于正处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阶段的孩子来说,教会他们感知和把握书法的字形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拿正书(篆、隶、楷、魏碑)来说,一个字的结体造型怎样才美,其实是有规律可循。首先是均匀,即字的点画分布要均匀,笔画的基本格调要调和。其次是平正,即字的间架结构看起来要平衡稳当,不要歪斜。再次是和谐,即字的部首、偏旁,以及点画之间,要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关系。最后是变化,即结字造型时还要注意笔画的长短大小、虚实斜正、姿势神态的变化,不雷同。这些是千百年来对书法字形美的高度概括,初学书法就是要遵循法度,树立审美标准。
    所以,少年书法教育应寓教于美,要把孩子们带到书法的点画美、线条美、字形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和认知书法美,激发他们的爱美之心,培养出他们的审美眼光,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懂得美丑、优劣。这样,孩子们才会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