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名矣 求其友声——庆祝友声书社成立30周年全国书法家作品展及作品集前言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作者:王世国发布时间:2019-09-23 13:48:48

2019年9月22日《新快报》“收藏周刊”载文(作者王世国,标题有改动)


     《诗经·小雅·伐木》中写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的确,鸟尚如此,何况人乎?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人害怕孤独,也都希望与人有连结,近而以团体的组织来满足这种社会心理需求。国人结社由来已久,《说文解字》中的“社”字从“示”从“土”,就是地主的意思。《周 礼》便以二十五家为“社”,“社”就是那时以地区为主礼拜社神的组织。后来,“社”从宗教活动组织逐渐发展到社会文化领域,而东汉末年的“邺下雅集”更是开启了文人结社活动的先河。宋明时期特别是晚明,文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江南一带文人结社更是蔚然成风。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文人结社趋于专业化,一些书法社团开始涌现。最为大家熟知的是1904年由吴昌硕等人发起成立西泠印社,成为中国书坛成立时间最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社团。

展览将于2019年9月28日上午,在佛山南海 “广东书法园 ”开幕
 
      比起已过百岁高龄的西泠印社来,友声书社还很年轻,刚才而立之年。不过,30年前那正是风起云涌之时。而就是此时,中国书坛上一群极富才华的中青年人,怀着热爱书法艺术的共同志趣,发起成立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民间书法学术社团,并取名为“友声书社”。在这此后的30年里,友声书社始终密切关注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以及当代书学研究和书法评论的重要课题,书社成员充分发挥理论与创作并进、学术与艺术互补的优势,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书法展览、笔会雅集、签名赠书等活动,为当代书坛注入了新鲜活力。

     周俊杰隶书《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30年来,友声书社成员们的每一次聚会雅集和学术交流,特别是围绕当代书法发展的热点问题所展开的研讨,都是一次高层次的艺术思想的交锋碰撞,那些具有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学术观点,受到全国书法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友声书社的特别之处还于它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其内部具有高度自由、平等、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及民主、团结、协作的组织形式,这在全国书法社团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这使得友声书社虽经30年风雨雷火,仍然屹立不倒,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与友声书社的大多数成员一样,30年前我也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是华南师大中文系的一个青年教师。那一年,我在艰难中完成近了40万字的《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的书稿。就在一年前即1988年,有感于书法复兴,局面热烈,而书学研究和书法评论却很冷落的书坛形势,我与广东的一些青年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虽然说,研究会成立以后的活动,及其对书法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能与友声书社相提并论,但是,可以说它是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的前身。

      王世国草书《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12年依法登记成立的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是一个由广东书坛的学术精英组成的书法专业团体。成立以来,它积极倡导以学术研究和书法批评影响和促进书法创作,努力提高当代书家的学术修养和艺术境界,促进书法艺术健康发展。协会虽在广东,但是具有全国视野,书法及学术活动也曾北上江西、辽宁,东达江浙。每年由协会主办的提名书法家作品展、当代书法公益论坛、岭南书法教育论坛、“文士风流”书法展、全省青少书法大赛等活动,在广东书坛乃至全国书坛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今,30年过去了。无论是友声书社的社友,还是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中主席团成员,大多都已经年过半百,一些人更是年逾花甲。不过,在书法艺术的求索之路上,他们却是正当而立之年,仍然初心不改,活跃在当代书坛,大有作为,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奉献出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友声书社的成员经过30年的磨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成为书坛上的精英人物,学养深厚,书艺精湛,文采风流,在全国书法报刊、书学论坛和书法展览中,以其精彩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影响着当代书坛,促进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此外,我与友声书社的执事虞卫毅先生,都是来自“中国书法之乡”和“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是为乡友、老友,这也是机缘巧合。

虞卫毅草书七言联
      今天,在庆祝友声书社成立30年周年之际,南北两个书法社团的精英和全国书坛的豪杰之士,相聚在文化巨匠、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康有为的故乡——佛山南海。大家同庆共贺,以书会友,并且研讨当代书法创作与书法批评。同时,这也是大家以特有的形式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我们期待着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产生新的更大的成果。
(本文作者王世国,“庆祝友声书社成立30周年全国书法家作品展”及作品集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