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7《新快报》:于提按中彰显风骨,在节奏里融通自然

来源:八公山人书法工作室发布时间:2017-09-17 12:33:01

 

许多年以后,他还清晰记得那一场惊艳的初见。
  1972年夏天,安徽寿县。清代梁巘讲学的循理书院旧址,彼时是一所中学。如所有同时代的学校一般,斑驳墙面上用红漆写满洋溢革命激情的语录。
    无人知晓墙面下隐藏的瑰丽世界。
    万物有时。这一天,时候到了。也许还伴随“啪咔”一声轻响,年久干燥的糊墙泥巴爆裂落地。咦,墙上好像有碑刻字迹?
    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不过是刚上初中的毛头小伙,哪能不好奇,哪能忍得住?当下争先恐后地把那些泥巴一块块扒了下来。
   “这是最好的东西。哇,我看到了。它们是那样的美。”41年后,在南国广州的书房中,忆起这场相见,王世国感叹:“缘分,让我走上了书法之路。”
    黄泥巴掩盖的是一条星光闪耀的碑廊,清代书法家梁巘所制,其上是他所收集摹刻的历代名家碑刻,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董其昌……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效法自然的书法之美惊呆了小伙伴,也给其中的王世国展示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入口。他的书法缘,由此开始。
 
 
              无论是学习还是鉴赏,都要去看最好的东西

   “那年我读初一,这些宝贝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开始了向古圣先贤学习的过程。碑廊里有30多块碑,在那个书本匮乏的年代,这些名家字帖实属难得。我一页页拓下,裁剪好,整理成册,开始临摹。”自幼学习书法的王世国,小学时就曾有过描红。他坦言,此前习字,仍略带懵懂,而自此一见,始接触名家,“黄山归来不看岳,无论是学习还是鉴赏书法,都要尽量去看最好的东西,学最好的东西”。
    同时,身为安徽著名书法家的叔叔王家琰,也给予了王世国深刻细致的教诲,“他告诉我如何下笔,如何处理一幅字的干湿浓淡,如何选择师从对象,‘向谁学?不是向我学,而是向历史上的名家学’,叔叔如是说。”
    王世国近乎痴迷地爱上了书法。在上山下乡的那些年里,夜色漆黑,灯火如豆,一日辛劳归来,“是书法陪伴我度过了最寂寞的夜晚。在写字临帖的时候,我彷佛在和先贤对话、神交,现实的一切都已遗忘”。后来,他一边工作一边考大学,个中繁忙劳累更不消说,只有业余时间才能看书复习,往往学至凌晨,已是困乏难挡。“这时我会写上二十分钟的书法,然后马上精气神全来,困意消散。这是我高考成功的秘诀。”说起这种胜过“悬梁”、“刺股”的独特的提神方法,王世国得意中难掩对书法的一往情深。
    如今,担任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并身兼多项要职,提笔练字依旧是王世国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他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一遍遍地致敬经典,练习书法。他说“我曾戏作一句诗:‘他人午梦我走笔,不饮咖啡效鲁公’。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而我,则把别人睡午觉的时间都用在了书法上。”他至今还说:每当我临摹古代书帖时,就像跟往圣先贤对话,见到他的字就像见到他本人,临帖拜师,心怀敬虔。他说:“书法家不能仅仅写在“当下”,你一定要写在“历史”里你的字和作品才厚重。”
 
                       提按在书法中非常重要,有提按就有节奏
                         
    天赋机缘,勤恳临习,孜孜以求,加诸致敬先贤的恭敬虔诚之心和通融万物之感悟,王世国的行书和草书,被业界评价为“风骨雄健气凌云”,并有着深含学术修养的书卷气, “尚力、尚势、尚美”。

    王世国草书最高妙之处就在于“提按”。众所周知,草书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在瞬间完成,力避拖沓,忌慢求快,孙过庭也曾说过,“草贵流而畅”。“快才能有势,但在快中,亦要讲究气韵承转、点划提按、关联呼应”,王世国如是说。瞬间的笔锋游走不难,而在其间还要完成提按并表达出节奏,实属不易。

    从其草书作品《早发白帝城》中可以看到,王世国的书法,俊逸中凸显风骨,流畅中抑扬分明。他一方面吸纳张旭潇洒飘逸、云烟缭绕的神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董其昌闲雅秀丽、精于用墨的细致心肠,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掺之以王铎“行气跌宕、飞腾跳掷”的笔法,这使得他的作品于行云流水间节奏分明,在方寸纸幅上尽显自然律动。

   “提按在书法的笔法中非常重要,有了提按就有了线条的轻重粗细、有了墨色的干湿浓淡,有了行笔的快慢急疾,终构成作品的有了风骨、节奏和韵律。节奏是书法生命的表现。“道法自然。书法本质上表达的就是自然之道即为阴阳之道。大自然有节奏:阴晴圆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书法有节奏才会有变化,才会阴阳调和,融通自然之妙。行笔每一次“提”就是一次飞跃,每一个‘按’就是一个落点;在提按时,落点要准确,承接要稳当,彷如杂技中的空中飞人,这边飞跃而出,那边准确接应,方能成就艺术美感”,王世国说。
 
(记者潘玮倩)